新网络IP时代的商业逻辑。

2016-09-24
102

用一句话来表述IP营销的商业逻辑就是:品牌通过人格代理持续产出优质内容来输出价值观,通过价值观来聚拢粉丝,粉丝认可了价值观,实现了身份认同和角色认可,然后就会信任其产品。这里面包含三层逻辑:
       个体更容易与用户建立信任关系,也更容易形成情感连接。以往的营销都是以品牌为中心的,塑造的也是冷冰冰的品牌形象,很难让人有亲近感;而IP营销是以人的连接为中心的,通过人格代理,使品牌变得有温度,比如选择“我为自己代言”的陈欧和董明珠,就很好地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,消费者出于对他们人格的信任而对产品产生好感。


      本质上是一次流量的迁移,从平台到个人,实现低成本、跨平台传播。这也是IP营销备受青睐的原因。我们都知道,随着各种互联网红利的耗尽,随之而来的是营销成本的不断高企,流量已被大的平台垄断,电商正在退回实体商业的级差地租陷阱当中。据了解,目前,普通电商的获客成本都在100元以上,有些运营小众产品的电商交给平台的流量费用更高。在这种情况下,品牌急需更低价、精准的引流方式。而IP营销符合大家的期望值,这从网红经济的兴起就可见一斑。通过网红个体引流的成本要比平台低很多,而且更加精准、更容易产生品牌黏性。


      除了借助网红之外,许多品牌也开始培育自己的IP,借助自媒体和自身的内容生产力聚拢粉丝,实现自带流量和势能,不仅降低了引流成本,而且还摆脱了单一平台的制约,能够跨平台进行流量分发。比如罗振宇、罗永浩,他们天生带感,走到哪儿流量就跟到哪儿,毫无疑问这种引流方式更经济、精准和高效。
      消费需求从功能性过渡到精神层面。消费行为本身有两种属性:一种是经济属性,交换的是产品的使用功能;另一种是社会属性,交换的是产品的社会意义。比如我们买衣服,一方面是为了遮蔽身体,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审美需求。通过社交媒体,消费行为的这种社会属性被进一步放大,通过消费来表达自己的身份、品位、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需求已经占据主要的购买动机。打动消费者的不再是产品本身,而是产品背后的精神价值。今天,我们不缺物质,缺的是温度,因此,赋予产品功能属性以外的温度,正成为一种新的消费需求,而这也正是IP营销的价值所在。


写下您的评论吧